山西的诗人有哪些,出自山西的诗人( 三 )


山西有那些诗人 山西诗人主要有以下几位:
王维(701-761),字摩诘,原籍祁(今山西祁县),其父迁居于蒲州(今山西永济西),遂为河东人 。 开元进士 。 任过大乐丞、右拾遗等官,安禄山叛乱时,曾被迫出任伪职 。 其诗、画成就都很高,苏东坡赞他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,晚年无心仕途,专诚奉佛,故后世人称其为“诗佛” 。
柳宗元(773-819),字子厚,河东解(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)人,世称柳河东 。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,又举博学鸿词科 。 官礼部员外郎,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,被贬为永州司马,后迁柳州刺史,人称柳柳州 。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,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,并称韩柳,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。
王勃(649-676),字子安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,曾任虢州参军,后往交趾探望父亲,不幸溺溺水死,年仅二十七岁 。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,文也有名,著名的《滕王阁序》就出自他之手 。 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。
宋之问(约656-712),一名少连,字延清,汾州(今山西汾阳)人,一说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)人,上元进士,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,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,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,为士林所不齿,玄宗先天年间赐死 。 所作多粉饰现实,歌颂升平,价值不大,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。
温庭筠(812-870?),本名岐,字飞卿,今山西祁县人 。 文思敏捷,精通音律 。 每入试,押官韵,八*手而成八韵,时号“温八*” 。 仕途不得意,官止国子助教 。 诗辞藻华丽,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。 与李商隐齐名,并称“温李” 。 亦作词,是“花间派”鼻祖,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。
王之涣(688-742),字季陵,祖籍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。 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,名动一时,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。
白居易(772--846),唐代诗人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祖籍太原[今属山西] 。 到了其曾祖父时,又迁居下邽(音guī)(今陕西渭南北) 。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[河南巩义]县令,与当时的新郑[属河南]县令是好友 。 见新郑山川秀美,民风淳朴,白湟十分喜爱,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(今东郭寺) 。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(公元772年2月28日),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。 武宗会昌六年(846年)八月卒于洛阳[属河南],享年75岁 。 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七十一卷 。
中国古代山西籍诗人及其作品 1、王勃
王勃(约650年—约676年),字子安,汉族,唐代文学家 。 古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出身儒学世家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为“王杨卢骆”、“初唐四杰” 。
2、王之涣
王之涣(688—742),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字季凌,汉族,蓟门人,一说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 。 性格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。 名动一时,他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。 其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 。
3、王维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 。 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 。 唐朝著名诗人、画家 。
王维出身河东王氏,于开元十九年(731年)状元及第 。 历官右拾遗、监察御史、河西节度使判官 。 唐玄宗天宝年间,王维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 。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,王维被迫受伪职 。 长安收复后,被责授太子中允 。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故世称“王右丞” 。

推荐阅读